據央行消息,為提升金融機構外匯資金運用能力,央行決定,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8%下調至6%。
這是今年央行第二次實施外匯“降準”。今年4月25日,央行決定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9%下調至8%。
“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意味著境內金融機構為外匯存款繳存的準備金減少,有助于增加市場上美元流動性,并提升金融機構外匯資金運用能力,有利于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記者表示。
當前受美聯儲加速收緊貨幣政策影響,美元指數一度突破110關口,引發人民幣對美元被動性貶值。“央行此舉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有利于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避免出現非理性的超調。”溫彬說。
“此輪外匯存款準備金下調可釋放約191億美元流動性,以緩解美元外匯供需壓力。”中國銀行研究院吳丹分析認為,為緩解外匯市場上的美元供需壓力,防止人民幣匯率非理性波動,央行選擇再次啟動宏觀審慎調節工具,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從8%下調至6%。首先,此次為今年應對美聯儲加息步伐的第二次調整,而在今年5月15日,我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1個百分點,從9%下調至8%。
其次,此次下調將釋放預計191億美元流動性,調節力度較今年5月更大,可有效降溫升高的美元兌換需求。截至2022年7月底,金融機構外匯各項存款余額9537億美元,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兩個百分點可釋放約191億美元的流動性,可緩解市場近期美元需求的急速上漲,緩解受美元影響的人民幣匯率單邊走低壓力。
吳丹表示,近年來我國外匯類宏觀審慎調節工具運用靈活自如且效果良好。去年兩次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效果良好,吸收約350億美元流動性。2021年下半年,曾出現與大部分歷史周期不同的美元指數上漲、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非常規走勢,人民幣匯率存在過快升值跡象。
對此,央行于2021年6月和12月兩次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均為單次上調兩個百分點,即分別從5%上調至7%,從7%上調至9%,兩次上調分別吸收美元外匯流動性149.46億美元與204億美元。
此外,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穩定充裕,宏觀審慎政策精準調節、力度適中,可理性看待未來匯率走勢。雖然人民幣目前處于偏弱水平,但我國有穩定充裕的境內外匯儲備規模,相對其他國家來說,我國選擇的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優良。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美元單邊走強,大部分亞太國家選擇了動用外匯儲備以干預匯市穩定,而我國央行選擇將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調節,也是我國制度優越性、有效性的充分體現。”吳丹表示。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