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記者從科技創新推動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獲悉,2022年上半年,廣西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達3300家以上,國家級孵化器保有量達到22家。“十三五”期間,全區科技進步貢獻率由48%提高到55%;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從2018年的44.84%提升至2021年的53.51%,根據《2021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顯示,廣西首次進入全國區域創新第二梯隊;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十三五’,廣西新設立50億創新驅動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科技創新,聚焦重點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一大批科技重大專項,推進產業技術攻關。”自治區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國忠介紹,玉柴集團研制出國內首臺商用車燃氫發動機,南南鋁高端鋁合金產品助力載人航天,農科院粉壟耕作技術惠及全國26個省區,陸基高位圓池循環水養殖技術入選農業農村部重大引領性技術,基于中泰天然藥材的抗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研究項目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榮登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志封面。
為持續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廣西破除創新體制機制藩籬,大刀闊斧改革。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創新條例》、“廣西科改33條”等政策,瞄準創新發展堵點痛點下“猛藥”。落實企業研發投入獎補、研發加計扣除、稅收減免、科技創新券等政策,強化對科技型企業扶持;在全國首推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常態制,創新項目企業牽頭制、科技項目經費“包干制”,加強“揭榜掛帥”“賽馬”制協同創新。
據統計,2022年上半年,廣西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項目72項,形成中試線13條,年增產值140.58億元;驗收的重大專項形成新技術、新產品、新裝置數量共1032項,年新增產值97.83億元,累計發放科創貸98.07億元。全區規上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3304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0.69%;全區高新區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累計2965.22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06%;全區技術輸出和吸納交易合同數合計達到3762項,較上年同期增加877項,增長30.40%,技術合同成交額為119.4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7.21%。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