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正文

    東臺“四力”齊發淬煉經濟韌性 一批企業提振信心努力打開新局面

    初夏的東臺,草木蔥蘢、生機勃發。從車間到工地,從市區到鄉村,一派如火如荼奮斗場景。今年前5個月,東臺市從嚴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當前,全市62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全部恢復正常生產,1—5月份完成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533.6億元、增長10.9%,其中規上工業開票銷售391.3億元、增長10.8%。一大批企業提振信心,努力打開嶄新局面。

    政策賦能,激發新活力

    “受疫情影響,上游企業供不上貨,下游企業付不了款。關鍵時刻東臺市委市政府送來‘及時雨’,幫助我們減緩稅款、協調資金、打通堵點,讓企業吃下‘定心丸’。”江蘇東強集團董事長王子純說。

    東臺出臺36條集成政策,通過減稅降費、獎補技改、駐企服務等方式為企業解難紓困,以惠企政策的成效,對沖疫情對工業經濟產生的影響。目前,全市已“減、免、緩、退”稅費6.32億元,兌現獎補資金2.2億元,新增制造業貸款15.6億元。

    江蘇科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優惠政策,積極參與新冠抗原診斷試劑配套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成功開發出分體式提取管、連體式提取管等集聚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如今,廠區內200多臺生產設備連軸轉,日產新冠抗原診斷配件超千萬件。

    服務到位,形成強推力

    凌晨,東臺經濟開發區緯九路磊達鋼簾線前集中裝卸區,3輛滿載鋼簾線的大貨車緩緩駛出。磊達鋼簾線逆風而行滿負荷生產運行,日發貨量保持在1000噸左右,每日進貨出貨有26輛貨車,裝載量超過2000噸。企業負責人說:“運銷事宜,東臺市和經開區全包了,不用我們操心。”

    疫情防控期間,東臺千方百計為企業破解“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難題,抽調精干人員組成車輛通行保障專班,做好貨車申報、專人接送、獨立裝卸、駕駛人員管控等全流程工作,實行“卡口—企業—卡口”閉環管理,24小時全天候保障企業物流暢通,確保防控閉環運行快裝快卸,日均貨車通行量在3000輛以上。磊達集團跨市貨運量大面廣,該市相關負責人“點對點”落實閉環管理措施,每天運輸車輛由8輛增加到50輛,水泥日產能從最低時的1000噸上升到目前的1萬噸。

    領勝公司25噸模切原料一度滯留上海,專班服務人員對接上海市相關部門,解了企業燃眉之急。在“店小二”式貼心服務下,領勝公司總投資50億元的3C系列組件模組及高能材料項目排除疫情干擾不斷擴充產能,今年1至4月開票銷售1.67億元、繳稅1345萬元。

    轉型升級,增強創新力

    面對疫情,東臺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不斷加快工業產業綠色轉型步伐。該市確立“錨定高位、沿鏈聚合、做優生態、集群發展”的產業提升路徑,引領企業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推進科技創新、兩化融合。

    目前,東臺已有從事5G產品研發制造企業50家,率先布局5G產業鏈應用;擁有CNC智能加工設備超1.8萬臺、在役工業機器人千臺,建成數字化車間或智能制造單元150多個,上云企業500多家。同時,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擁有電子信息規上企業120多家,產品涵蓋3C零部件、5G通信、半導體、物聯網、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等10個行業21個門類,銷售規模超200億元,46家企業成為華為等知名品牌企業配套供應商。

    產業追求“高輕新綠智”,科技含量高,不依賴大宗原輔材料,市場多點布局,經營靈活強,從而助力經濟穩健發展。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材料、大健康四大產業,發揮著全市工業經濟“壓艙石”作用。

    項目攻堅,集聚硬實力

    借力這輪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后市場集聚“回暖”效應,東臺把準蘇南產業外遷、多點布局的趨勢,深入開展“全員全域全年”招商活動,組建38個專業招商局,通過以企引企、以商引商、基金招商等方式,發力建鏈、補鏈、強鏈全過程,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

    全市專職招商人員全員出動,密切跟蹤相關產業發展趨向,準確研判主攻領域前沿動態,及時掌握知名企業和關聯企業的投資需求,聚力攻堅重大項目。1至4月份,全市新評審億元以上項目33個。

    對已進入建設周期的項目,東臺排出時間表、畫出路線圖,全要素協調保障,全周期服務推進,確保項目早開工、早竣工、早達產。鑫科森智能穿戴、喜銳電子等今年一季度已竣工投產,領勝3C(一期)、磊達鋼簾線(二期)、耀鴻科技等項目目前正全力推進。(卞小燕 張文婧)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規上工業企業 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 減稅降費 江蘇科華醫療科技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