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因受疫情影響,部分小微企業發展遇到困難。如何解企業融資“急”、如何保資金鏈條“穩”?近一段時間,江蘇各地金融監管部門紛紛灑下“及時雨”,精準施策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發揮合力,暢通企業資金運轉,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精準滴灌,保資金鏈條不斷
材料切割、焊接壓制、檢查裝袋、滅菌消殺……升諾(南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醫用口罩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因疫情防控需要,這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考慮增加生產線、補購原材料,但資金卻成了問題。在此之際,農業銀行如皋支行發放“抵押e貸”800萬元以解企業燃眉之急。
“感謝農行再次下了‘及時雨’!這次利息比上次還低。”企業負責人陳女士說。原來,2020年疫情發生之初,公司缺流動資金,農行了解情況后很快就發放一筆貸款,保證了企業正常生產。
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進行重點支持,成為金融業戰“疫”的共同選擇。記者梳理各地陸續發布的金融紓困舉措中,防疫抗疫企業、重點民生企業、物資保障以及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企業均被放在重要位置。比如,南通要求各金融機構對疫情防控企業和相關民生企業優先配置資金資源;鹽城要求各金融機構主動對衛生醫療重點領域企業等制定專項服務方案,安排專項信貸額度;常州也提出要對防疫、抗疫相關行業企業開展摸排對接,加快投放專項應急貸款。
企業與金融機構相生相融,保住了小微企業的“青山”,也是保住金融機構的“未來”。南京市鼓樓區有一家經營了22年的小吃企業,此前經營狀態一直很好,在銀行存量授信300萬元。今年3月,這家企業有250萬元貸款到期,受疫情影響,客流量銳減,現金流也大大減少。獲知這一情況后,江蘇銀行南京分行第一時間走訪對接,了解情況后,及時給予無還本續貸支持。
“餐飲、文旅行業是疫情中受影響較大的行業。這批小微企業中有許多是多年客戶,信用良好、客源穩定。”江蘇銀行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說,目前主要是通過辦理延展期限、無還本續貸等方式,確保企業資金鏈條不斷。
及時補位,合力暢通資金循環
鎮江市琦奧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近日拿到一筆“特殊”的貸款,額度10萬元、期限半年。“客戶主要在浙江、上海,公司原材料進不來、產品出不了庫,流動資金緊張,這筆貸款救了急。”該公司負責人詹女士說,從審核到申請,就兩個工作日,而且沒有利息。
這筆無息貸款,由鎮江市丹徒區陽光農村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發放。該公司董事長湯國林說,小貸公司主要服務小微企業,他們雖然缺乏強資產、抵押物,但只要具備可持續性,熬過這一關就能存活下去。該公司準備了2000萬元無息貸款,計劃支持200家小微企業,目前已發放及在辦企業達40戶。
如果說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是發揮主渠道作用,那么規模較小的融資擔保機構、小貸公司則發揮金融體系“毛細血管”的作用,及時補位。這一點,在各地出臺的金融助企紓困政策中,也屢屢被提及。蘇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鼓勵融資擔保機構取消反擔保要求;常州要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費率酌情再優惠;南通則鼓勵各地方金融組織、轉貸機構對轄區內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客戶緩收或減免利息、服務費。
蘇州市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薛瑩介紹,本輪疫情發生之初,公司就組織客戶經理,快速梳理出貸款即將到期的406戶企業,逐家摸排情況,制定“一企一策”服務企業。“一方面要保障服務不斷線,另一方面則是讓利,擔保費率在前期優惠基礎上再降一步,最高可降八成。”薛瑩說。
江蘇信保集團則發揮省屬金融機構的優勢,加快再擔保項目賠付效率,優先辦理涉疫地區項目賠付。另外,因企施策,對符合國擔基金準入標準的“三農”“小微”“雙創”等主體下調擔保費或暫緩收取擔保費;單筆金額100萬元及以下項目免收再擔保費,100萬元至500萬元項目費率由4‰降為3‰。
線上辦理,金融服務不打烊
日前,江蘇億賽特紡織有限公司體驗了一次“送貸上門”。因國內外疫情影響與供應商現款支付的要求,公司現金流吃緊,便嘗試在泰州市產融綜合服務平臺發布需求。江蘇長江商業銀行獲悉后,主動上門為企業提供“小微e貸”產品。
疫情之下,加速金融機構、金融平臺線上辦理業務的進程。近年來,為化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我省各地紛紛打造線上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在疫情期間,線上金融綜合平臺迸發出大能量。
疫情期間,揚州市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為中小微企業專門開辟融資綠色通道。揚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金融服務中心主任張永平介紹,今年以來,平臺累計幫助實現銀企融資對接2000多筆、金額合計70多億元。
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也開設綠色通道,引導銀行機構充分運用線上服務平臺,與受疫情影響企業加強聯系。蘇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為了鼓勵銀行發放“首貸”,他們設置了年度新增單戶1000萬元及以下“首貸”金額1%的獎勵政策。
常州推出“八項金融舉措”,目的是提高金融服務便利化水平,其中之一就是要在常州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實現“一鍵式對接金融機構、一站式獲得金融服務、全方位享受扶持政策”功能,推動融資供需雙方在線精準匹配。南通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要求各金融機構推廣南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融資好通”一站式服務熱線、“一碼通”貸款碼等融資渠道,為受疫情影響的市場主體提供“不打烊”的金融服務。(孟培嘉 崔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