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正文

    民生支出占比已近80% 江蘇發布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

    教育、醫療、養老……公共服務事關千家萬戶,既是群眾關心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是社會關切的重大現實問題。3月8日,《江蘇省“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江蘇省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2021年版)》兩份文件正式公開發布,圍繞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明確了“十有三保障”的“任務書”和“路線圖”,更好滿足我省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看基礎:我省民生支出占比已近80%

    “再也不用經常往醫院跑了,在社區護理院又能看病又能養老,安安心心。”“原來這家幼兒園收費蠻高的,現在保育費直接減半,我們當家長的壓力小多了。”“我們不少中高級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還沒畢業就被各大企業爭搶一空。”……這些百姓心聲的背后,是近年來我省公共服務體系的日趨完善,一張張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十三五’以來,我省以保基本、均等化、普惠化為方向,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基層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配置實現度達到90%,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比重提高到79%,群眾滿意度從2016年的74.6分提高到2020年的86.05分,城鄉、區域、群體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提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榮錦列出一組數據。

    以社會普遍關注的教育問題為例,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介紹,“十三五”時期,我省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000所左右,完成了1122所城鎮配套幼兒園的專項治理,普惠性幼兒園的覆蓋率超過85%,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得到優化提升,15年免費特殊教育全面實施,學生的資助政策實現所有學段、公辦民辦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目前,我省基礎教育發展規模、辦學水平、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的前列。”顧月華說。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為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我省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間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民生支出年均增長7.1%。”省財政廳預算審核中心主任朱力介紹,我省對實施標準明確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做到應保盡保、全面覆蓋,并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三保底線。

    看特色:首次統籌基本與非基本公共服務

    根據我省之前相關文件和“十三五”時期工作基礎,《規劃》和《標準》將江蘇現階段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領域確定為“十有三保障”,即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逝有所安、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行有所暢、環境有改善,以及優軍服務保障、文體服務保障、公共安全保障。

    李榮錦將此次江蘇標準的基本特點歸納為三點:一是全面落實國家標準,并逐項細化服務內容、保障水平;二是在確定13個領域服務項目后,結合我省工作實踐,單獨設立“12345”服務熱線,實現省市縣全面覆蓋;三是結合省情實際,適當新增了服務項目,或對部分項目提高了保障標準。

    記者注意到,我省本次《規劃》與國家《規劃》相銜接,首次統籌基本與非基本公共服務,把規劃范圍擴大到公共服務,同時提出要大力發展生活服務。

    從內涵和重點方向來看——

    基本公共服務發力“均等化”,政府承擔主責,在保障城鄉居民生存和發展基本需要的基礎上,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群體的服務差距;

    非基本公共服務發力“普惠化”,圍繞托育、養老、教育、醫療等供需矛盾突出領域,統籌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逐步實現付費可享有、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供需矛盾明顯緩解;

    生活服務發力“品質化”,完全由市場供給、居民付費享有,政府主要負責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斷滿足我省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并為今后公共服務提檔升級蓄勢儲能。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非基本公共服務與生活服務之間的邊界也將隨之發生變化,公共服務體系的范圍、水平和質量都將穩步有序提升,目標是實現公共服務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同頻共振。”李榮錦說。

    看打算:致力于老有所養、幼有所育

    截至2021年底,我省常住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883萬,常住人口的老齡化率已達22.15%。老有所養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當務之急、必要之舉。

    “‘十四五’期間,我省要建立廣泛覆蓋、科學有效的老年人能力評估體系,為65周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的能力綜合評估,并作為老年人接受基本養老服務的重要依據。在此基礎上,還將根據年齡結構、經濟條件、身體狀況等因素,精準落實福利補貼的政策。”省民政廳副廳長蔣同進介紹,我省將加快建設符合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實體、權責清晰、保障適度、認識可持續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強化基本養老服務的供給保障,補齊農村的養老服務。

    就業是民生之本,勞有所得關乎每一位勞動者的生活保障和價值實現。“‘十四五’期間,我省將聚焦城鎮調查失業率5%左右、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800萬人次等關鍵目標,以建設高質量就業先行區為牽引,精準發力、持續用力。”省人社廳副廳長顧潮表示,要保證勞有穩得,提高勞動者的獲得感,強化就業優先導向;要保證勞有應得,守住勞動者的安全感;要保證勞有多得,堅持多勞多得,鼓勵技高多得,增強勞動者的幸福感。

    讓每一名兒童健康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心愿。“十四五”期間,至少再新建成12家縣級二級婦幼保健院;配齊配強基層從事婦女保健和兒童保健的醫護人員;到2025年,每千名14歲以下兒童兒科醫師數達0.85人左右;到2025年,實現普惠托育機構縣級全覆蓋,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4.5個左右……結合“十四五”幼有所育目標,省衛健委二級巡視員祁愛平介紹,我省將進一步完善婦幼健康網絡、加強各年齡段兒童健康管理、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務,鼓勵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及科研院所帶頭興辦托兒點,支持發展社區托育服務。(記者 沈佳暄)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十有三保障 公共服務 實施標準 民生支出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