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正文

    安徽省“十四五”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出爐 培育一批產業鏈頭部企業

    中小企業發展情況是宏觀經濟形勢的先行指標,關系發展、就業、生活等各個方面。如何推動我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日前,《安徽省“十四五”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布,制定發展原則,規劃發展路徑,明確發展目標,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指引。

    民企數量計劃翻一番

    “十三五”期間,全省中小企業保持健康發展勢頭,順利完成“十三五”中小企業發展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在促進經濟增長、推動創新、增加稅收、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可以概括為“66789”,即中小企業對GDP、稅收、就業、投資、創新的貢獻率分別達到60%、60%、70%、80%和90%以上,對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面對新形勢,中小企業發展有了新目標。規劃提出,到2025年末,全省民營企業數量翻一番,達到300萬戶以上。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保持在60%以上,民營經濟對全省GDP增長貢獻率保持在60%以上。在創新發展方面,到2025年末,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000戶以上,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0戶以上,國家級單項冠軍達50戶。

    培育一批產業鏈頭部企業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規劃明確,未來幾年,我省將實施“百企領軍”計劃和“千企競發”計劃。

    具體來說,“百企領軍”計劃就是要打造百家具有獨特專長、市場占有率高、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和“小巨人”企業。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引進培育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帶動力、輻射力的產業鏈頭部企業,帶動一批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到2025年,培育“專精特新”冠軍企業400戶,爭創國家級“小巨人”企業 500戶以上。

    “千企競發”計劃就是培育一大批發展速度快、創新能力強、產品質量優、經濟效益好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具有持續創新力和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群體,成為引領我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在技術、服務、品牌、制度、組織、管理、文化等方面形成持續創新能力。到2025年,全省培育省“專精特新”企業5000戶以上。

    建立企業家活動中心

    春節假期過后上班的第一天,全省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大會在合肥召開,要求把服務企業的工作做在企業最關鍵、最急迫、最要緊的地方和時候。這在規劃中得到了很好體現。

    規劃提出,要高質量打造“皖企服務云”平臺,推進中小企業服務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為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完善省“1+16+X”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服務體系,發揮省中小企業服務聯盟作用,提升省、市、縣(區)三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社會影響力,每年開展各類服務活動1000場以上,服務企業10000家以上。

    規劃要求,各市、縣依托企業服務中心等平臺建立企業家活動中心(企業家俱樂部)。各類開發區開放會議室,為企業提供洽談、研討、簽約、聯誼等免費服務。各地定期舉辦企業家沙龍,組織職能部門、行業商協會與企業家面對面溝通交流。

    實施新徽商培訓工程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證。為強化技術人才支撐,規劃明確,實施新徽商培訓工程。以培養造就優秀企業家為重點,遵循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成長規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高端引領、統籌推進、注重實效為基本原則,圍繞新生代接班、高管能力提升、創業新人賦能三個專題,每年組織一批民營企業家、管理人員赴“雙一流”高校開展中長期培訓,全面增強企業家發現機會、整合資源、創造價值、回饋社會的能力,引導企業家努力成為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為全省經濟發展積蓄力量。

    為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我省將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建立符合不同人才成長規律和實際特點的評價機制,形成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完善編制周轉池、首席科學家、股權期權激勵等制度。探索建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充分賦予人才“引育留管用”自主權。

    (記者 趙俊松)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中小企業 發展規劃 民企數量 專精特新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