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宣布GDP接近5000億元大關后,惠州再傳喜訊:去年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躋身“萬億制造”行列,成為廣深佛莞之后廣東又一個“萬億工業大市”。
1月27日,惠州宣布,2021年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9785.9億元,增長26%,增速穩居全省前列。一邊是GDP“站上”5000億元關口,一邊是工業總產值首超萬億元,這標志著惠州這座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的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跨入全國“萬億工業大市”梯隊。
——這背后,是制造業的突圍。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經濟形勢不明朗等影響,外向型經濟占比較高的惠州,仍實現智造升級提速。去年惠州第二產業增加值2652.76億元,同比增長14.4%;電子信息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9%,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9%。
——這背后,是實體經濟的發力。惠州把新增用地指標近七成用于工業項目,依托3個國字號園區和7個千億級工業園區,大力發展“2+1”產業集群,規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比達64.1%,“萬億制造”成為這座現代化工業大市的新名片。
——這背后,是大項目和骨干企業的支撐。中海油、中海殼牌、埃克森美孚、正威、恒力……最近5年,惠州新引進投資超50億元的引領性產業項目42宗,新增百億級工業企業7家,高新技術企業從466家增至20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從939家增至1862家,大中小型企業梯隊式成長,破解了“只見月亮、不見星星”的局面,“榕樹效應”帶動形成“創新雨林”。
立足萬億工業總產值的新起點,惠州瞄準5年后GDP達8000億元的目標聚力再出發。
今年,惠州安排重點建設項目193項,總投資6060.5億元。其中,產業工程和基礎設施項目占大頭,凸顯惠州“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大灣區東部樞紐門戶”的決心。今后5年,惠州工業投資計劃超6500億元,工業總產值預計達1.6萬億元,將打開從“萬億制造大市”邁向“萬億GDP俱樂部”的更大發展空間。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表示,工業總產值達到萬億是工業大市轉向工業強市的一個重要標志。錨定實體經濟,惠州正加快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聯動打造世界水平數字產業基地。在“雙區”建設和深圳都市圈機遇下,隨著埃克森美孚等世界500強企業和一批大項目落戶,惠州可以為廣東高質量發展作新的更大貢獻。(記者/周歡)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