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正文

    增強金融服務能力 安徽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環。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發展綠色金融”。近年來,我省圍繞金融支持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產業發展,著力加強綠色金融制度建設、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探索綠色金融改革,助力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當前綠色金融發展成效如何?大力發展綠色金融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繼續加力?近日,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需求導向 構建綠色融資體系

    渾濁的生產、生活污水進來,清澈見底的水出去,當涂縣經濟技術開發區自從上線了污水處理項目,園區企業的生產、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

    “我們的全資子公司當涂縣清荷水務有限公司能夠推出污水處理系統,離不開馬鞍山農商銀行的‘綠色產業生態貸’扶持項目,為我們提供了年限長、利率低的貸款。 ”皖創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卞志明告訴記者,“環保項目前期投資大、后期收益慢,找銀行貸款并不輕松。馬鞍山農商銀行推出‘綠色產業生態貸’,專項用于農村地區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及個人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生態環境、綠色服務等綠色產業,貸款額度最高1000萬元”。

    除了綠色信貸,債券也在助力綠色發展。前不久,山鷹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發行2021年第一期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標志著我省首單民營企業綠色債券成功落地。此次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由徽商銀行、民生銀行共同承銷,注冊金額2億元,首期發行規模0.9億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5.8%。其中,徽商銀行創設9000萬元信用風險緩釋憑證,為投資人提供信用保護,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山鷹紙業生物質發電等綠色產業項目。

    “通過加持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擔保增信等方式,支持有市場、有前景、有技術競爭力的民營企業進行債券融資,有效提振了民營企業市場信心和綠色轉型決心。 ”徽商銀行有關負責人說,隨著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綠色金融體系也在持續完善,充分發揮徽銀金融租賃公司、徽銀理財公司戰略協同和業務協同作用,初步構建了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多層次、廣覆蓋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推出了環保貸、PPP項目貸、鄉村振興占補平衡貸、綠色租賃等產品。

    郵儲銀行安徽省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圍繞安徽“四位一體”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等重要部署,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制訂綠色金融領域貸款“綠色通道”計劃,優先審查審批綠色金融貸款,并針對綠色制造工業提供“節能環保貸”“排污貸”等專項產品服務支持。今年以來,針對蔚來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制造、水污染治理、風電等綠色信貸項目投放貸款31.2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全省綠色貸款余額 3836.5億元,同比增長38.6%;累計公開發行綠色債券145.6億元,相繼落地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碳中和債券等創新品種,為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撐。

    精準識別 增強金融服務能力

    綠色產業涉及領域廣闊,專業性強,金融機構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才能持續推進綠色金融服務。

    有業內專家坦言,綠色金融不僅涉及綠色能源、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等直接降低碳排放的產業,還涉及碳匯、碳捕集技術等負碳排產業,這些產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機構需要深入研究負排放技術的原理、特點及減排效果,提高對綠色項目的識別把控能力。同時,與傳統產業相比,綠色金融產品的風險更加復雜,不僅有傳統信貸風險,還有氣候和環境等風險,金融機構風險控制管理能力也要相應提升,對客戶的氣候與環境變化風險進行動態監測、評估以及可視化、可量化管理,探索進行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

    近日,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我省不少金融機構正在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徽商銀行聚焦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升級、節能環保設備生產企業做大做強、支持鄉村振興、污染治理及生態保護項目建設、清潔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等六大重點領域,加大信貸投放。同時,梳理國家工信部、生態環境部等部委發布的節能環保、清潔能源以及污染治理等領域優質客戶及項目超410個,結合377個安徽省內綠色低碳項目,輔以授信政策、考核等方面的政策,精細化支持、引導各分行推進綠色金融服務。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徽商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超306億元,較年初增長約46%。

    今年,浦發銀行合肥分行順利落地全國首筆碳中和掛鉤貸款,貸款利率與項目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貢獻程度相掛鉤,企業融資成本隨著發電量以及碳減排量的上升而下降,通過金融產品的價格調節推動企業高質量發電和高效減排。 “我們在合肥成立綠色金融中心,重點圍繞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依托全行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專業經驗,積極引導綠色資金投向。同時,將通過產品創新、內部業務聯動及搭建外部資源,對不同的項目需求進行精準匹配,實現多元化應用,增強金融服務能力,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浦發銀行合肥分行有關負責人說。

    制度創新 吸引更多長期資金

    綠色金融加快發展需要各方積極推動,鼓勵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其中。

    據了解,在強化引導激勵措施方面,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將綠色金融業務納入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評價體系,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將銀行機構綠色金融評估結果納入金融機構管理與服務綜合評價體系,安徽銀保監局探索構建地方性綠色銀行監管評價體系,以考核評價引導金融機構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業務。

    同時,針對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存在的綠色項目認定難、資產評估抵押難等堵點,我省正不斷推動有關部門完善綠色企業評價辦法,構建“綠色化”識別和評價體系,支持引進和發展綠色產品認證機構解決綠色資產評估問題;鼓勵銀行機構建立綠色信貸管理制度,創新與排污權、碳交易權等掛鉤的綠色信貸產品。比如,徽商銀行制定了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方案,中信銀行合肥分行制定了綠色信貸對公營銷白名單,支持綠色產業貸款需求。

    “堅持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持續推動省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優化升級,支持金融機構發布綠色金融產品,加強與綠色項目線上對接。 ”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平臺入駐金融機構129家、發布金融產品530款、注冊企業超10萬家,發布融資需求近9萬筆,撮合融資金額超5000億元。在前不久舉辦的安徽省扎實推進 “三地一區”建設“線上+線下”銀企對接會上,超過10萬家企業和金融機構通過線上平臺參與,促成包括綠色產業在內的優質項目現場簽約18個、總投資1508億元。我省還積極對標浙江湖州等地綠色金融創新改革做法和先進經驗,支持蚌埠市申創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支持宣城、黃山等地開展省級綠色金融發展試點,為推動全省綠色金融發展探索新路。

    近期,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將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提供碳減排貸款。我省迅速進行研究部署,加快推進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該工具將以穩步有序、精準直達的方式,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等重點領域的發展,并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記者 何珂)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