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又火了。
近日,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消息讓人矚目。證監會隨之表示,將著力打造符合中國國情、有效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專業化發展平臺。
“從國家重視程度以及企業總量上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含金量,堪比上市企業。”9月8日,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處處長曾德峰在黃埔調研時談到。
含金量越高,往往意味著難度越大。
以廣州為例,目前全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68家;2020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1.24萬家——前者占比不到1%。
這還僅是以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作為總基數。實際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所涉企業類型,既包括科技型企業,也涵蓋傳統制造業企業。
接下來,廣州將如何培育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小巨人”企業?一家普通企業最終修煉成功,需要打通哪些“關卡”?參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何訣竅?
知己知彼??深調研摸清廣州企業“底牌”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抓住政策風口,近日來,廣州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帶隊,前往番禺區、黃埔區等產業重鎮,深入調研企業概況。當前,全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分布大致有三個特點。
在區域分布方面,“小巨人”企業集中分布在黃埔(32家,占全市47%)、花都(9家)、番禺(7家)、白云(6家)4個區。四區數量占全市總數約八成。
在規模分布方面,全市6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61家企業年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上,占比為89.7%;11家企業年營業收入在5000萬元(含)到1億元(不含)之間的,占比為16.2%;1家企業年營業收入不足5000萬元,占比為1.5%。
在行業分布方面,九成企業集中在制造業領域,約八成居省內細分市場首位,具有小配件蘊含高技術、小工藝配套大事業、小企業支撐大產業等特點。從細分行業看,小巨人企業在高分子材料與新材料行業分布了17家,遙遙領先其他行業。
“我們希望通過調研,了解廣州企業‘家底’的同時,也讓企業進一步熟悉政策,明確參評專精特新的重要意義。”曾德峰指出。
今年以來,廣州市從融資租賃補助、擔保費補助、首次融資貸款貼息、高成長貸款貼息四個方向,給予全市1108家中小微企業1.27億元的補助貼息,其中廣東裕泰實業有限公司、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獲得了貼息補助支持。
同時,廣州建立了覆蓋全市11區的159家中小企業服務站,搭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網絡。全市還評選出“雙十佳”星級服務站,上半年星級服務站舉辦線上線下活動400多場,企業參與人數達4萬余人。
接下來,廣州將把培育專精特新企業與做強全市21條重點產業鏈相結合,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開展“鏈金合作”;與各類服務機構合作推出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屬服務產品,解決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
謀定后動??“三加三減”助企業取長補短
“它登上過珠穆朗瑪峰。”手執一款其貌不揚的紅色手機,“小巨人”企業泰斗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許祥濱向來客介紹,該企業自主研發的芯片系統,讓手機在極端惡劣自然環境下,乃至沒有公網信號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借助北斗導航與外界取得聯絡。
從泰斗微電子的發展歷程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直觀表現有以下特征——
首先,擁有多項發明專利。泰斗微電子擁有發明專利數超390項,遠超評選標準要求的底線“與主要產品相關的有效發明專利(含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2項及以上”。
其次,企業產品能夠填補國內空白,甚至實現進口替代。泰斗微電子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穿戴、手機等領域,填補了北斗導航定位產品空白。
此外,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較為可觀。泰斗微電子開展基礎研究,研發投入占比超過了30%,遠高于評選標準提到的“3%”。
“以上三點,就是參評‘小巨人’的企業加分項。”曾德峰總結道,“評選標準按經濟效益、專業化程度、創新能力、經營管理等方面,規定了部分指標的下限,但企業若能遠超這些標準,自然會獲得評審們的青睞。”
除了“加分項”之外,曾德峰還總結了三個“減分項”:企業年度營業收入未能達到1億元;參評“小巨人”的企業此前未獲得省級部門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稱號;細分市場占有率未能躋身全省前三位。
當天調研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處四級調研員陳瑜也向座談企業傳授了申報經驗。她提到了幾個關鍵要素,例如,企業的相關研究成果最好有量化說明;企業在一個領域深耕時間在7年甚至更長將會有相對優勢。
步步為營??梯度培育“小巨人”后備軍團
三年來,廣州市6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45家獲得了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稱號,占比達三分之二??梢?,獲得省級部門認可的企業,有更大概率躋身“國家隊”,成為“小巨人”。
根據工信部相關規劃,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創新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等階段。企業達成的這些稱號難度依次加大;榮譽逐漸積累,也搭起了企業“更上一層樓”的階梯。
推進梯度培育,也是廣州市長期以來采取的策略。截至8月底,全市共培育了10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5家重點“小巨人”企業、6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362家市級“兩高四新”和專精特新企業。
廣州五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沿著廣州的培育計劃一路走來。去年3月,五舟科技入選廣州市“兩高四新”企業;今年7月入圍國家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
“兩高四新”企業即“高科技、高成長、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是廣州市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肩負著全市應對科技革命、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的使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可被視作“兩高四新”企業的升級版。
近年來,廣州市工信局持續將培育和推動中小企業發展作為核心工作來抓。而近段時間以來的持續走訪調研,正是為了接下來制定相關政策,布局“先手棋”。
據座談企業反饋,申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需要提交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的排名作證材料,這類材料往往由行業協會發布。但廣州的一些企業由于所屬領域過于細分,無法找到對應的行業協會出具而無緣申報。
“一方面,我們建議這類企業找尋產業所屬大類的行業協會嘗試溝通;另一方面,我們也會收集企業訴求并向上反饋。”陳瑜提到。
此外,部分企業還表達了融資需求。“成功申報‘專精特新’本身,就展示了企業的雄厚實力。”曾德峰說,相關稱號也為企業獲得金融機構青睞增添了砝碼。
調研現場,工商銀行廣州分行有關負責人直言:“專精特新企業建廠房,找我們就對了!我們為多個有此類用款需求的專精特新企業,提供過金融服務。”廣州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該行會考慮專門設計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優惠金融產品。(記者李鵬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