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調查總隊9日發布的最新物價數據顯示,8月份CPI同比上漲1.7%,漲幅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月回落。
食品價格同比下跌1.8%,跌幅較上月擴大1.1個百分點,對CPI漲幅“兩連降”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食品中,豬肉價格同比下跌39.4%,拉動CPI下降0.94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5%,雖降幅收窄,但卻是自今年2月份起連續第7個月下降,其同比、環比雙降對總體物價漲幅的平抑作用十分明顯。食品中的另一重要角色——鮮菜價格同比下跌0.4%,雞肉價格下跌3.7%,二者合計拉動CPI下降0.2個百分點。
作為近一年多來領漲的“老面孔”,淡水魚價格同比上漲28.2%,拉動CPI上升0.26個百分點,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創出39.6%的高點后,漲幅已連續兩個月回落,持續一年多的高魚價困擾似乎正在緩解。雞蛋、蝦蟹、鮮果、牛肉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9.6%、10.2%、7.2%、7.1%,合計拉動CPI上升0.32個百分點,這些重要“菜籃子”食品的同比漲幅并不算小,反映出當下基本民生消費的壓力仍需正視。
八大類消費價格同比“六漲二降”,上漲的依次為:交通通信價格上漲6.9%,衣著價格上漲3.8%,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2.6%,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5%,居住價格上漲1.4%,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1%。其中三類價格漲幅超過了CPI,也印證了有的放矢控物價工作時刻不能放松。下降的為食品煙酒、其他用品及服務兩類價格,同比分別下降0.7%、3.8%。
從反映近期價格走勢的環比數據看,八大類消費價格環比“三漲四降一平”,上漲的大類價格在近5個月里首次降到3個,說明保供穩價工作近期不斷見效。
具體商品中,最值得關注的是豬肉價格和淡水魚價格,環比分別下降0.5%和4.9%。豬肉價格不必多說,持續走低動力來自生豬產能提前半年完全恢復,供給持續增加。7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分別恢復到2017年年末的101.6%、100.2%。來自省物價局的最新監測數據,8月25日,全省生豬(中等,育肥豬)出場價格為每50公斤753.54元,同比下降58.9%;白條肉批發價為每斤10.47元,同比下降56.4%。
而淡水魚價格的見頂,很大程度上是市場自發調節機制發揮了作用,今年以來全省淡水魚價格屢創新高,養殖利潤增厚,帶動了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近期養殖戶出塘意愿積極,淡水魚市場供應明顯增加。以居民日常魚消費的“大路貨”——鯽魚來說,8月20日全省集貿市場零售均價為每斤16.6元,連續兩個月走低,較6月同期的17.2元下降3.5%。而且,近期海產品也開始大量上市,共同推動了全省魚價的回調。
不過,8月份全省食品價格環比仍然上漲了1.5%,漲幅擴大0.7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于鮮菜和雞蛋價格上漲動力“異軍突起”。受全國多地散發疫情、強降雨及高溫天氣影響,全省鮮菜和雞蛋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1.6%、10.6%,均達到兩位數,而今年以來,二者價格除1月份受春節因素拉動環比出現上漲外,其余月份環比價格基本都是下降的。8月20日,全省集貿市場雞蛋零售均價為每斤5.83元,較6月30日的4.8元上漲超兩成。
環比下降的大類消費價格為:交通通信、衣著、教育文化娛樂、其他用品及服務,分別下降0.3%、0.1%、0.1%、0.6%,前三類價格為同比漲幅前三強,8月份環比均跌可視為積極信號。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來,全球范圍大宗原材料大幅上漲成為物價上漲背后的重要推手。8月份江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7.7%,較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漲幅連續7個月走高,對下游工業消費品價格產生連鎖影響。(記者 吉強)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