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內需促消費,離不開商貿流通體系的日益完善。面向“十四五”,如何建設高水平流通網絡,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促進流通方式數字化轉型升級?
不久前商務部發布的《“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從優化流通網絡、壯大流通主體、創新流通方式三大方面給出了具體“答案”。
隨著各種扶持政策落地生效,各種新業態新模式的流通業態不斷豐富,未來的消費體驗也將更加便利、多彩。圖為北京薈聚中心引進海綿寶寶IP,吸引消費者體驗參觀。
優化流通網絡
我國現代商貿流通發展迅速,特別是在國際化、標準化、智慧化、集約化、信息化方面邁出了很大步伐。從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來看,2015年-2020年整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2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為14.7%,與2019年基本持平。流通效率在提升,成本在逐步下降。
不過,盡管如此,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仍然偏高。面向“十四五”,如何建設高水平流通網絡?此次規劃明確,建設更高水平流通網絡,暢通商品服務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健全流通骨干網絡,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相銜接,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合理規劃布局商品集散中心、綜合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節點。
值得關注的是,有效激活“下沉市場”將成為我國消費穩步增長、內需市場持續擴大的重要支撐。不過,當前,激活“下沉市場”流通網絡還有不少堵點問題。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表示,我國農村地區的商貿流通基礎設施供給相對不足,流通網絡布局仍不夠完善,流通渠道和機制不夠順暢,“最后一公里”問題還很突出,這些成為制約農村消費潛力釋放的一大障礙。
對此,規劃提出,加強農產品供應鏈建設,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構建城鄉高效配送體系,推動區域物流一體化發展,提升商貿物流標準化水平,加快構建高效暢通、協同共享、城鄉一體的現代商貿物流體系。完善農村流通體系,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發展共同配送,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推進“數商興農”,發展農村電商新基建,推動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培育農產品網絡品牌。
事實上,各地也相繼明確了完善現代商貿流通網絡的目標任務。如,江西提出,構建商貿流通網絡——打通國際商貿物流“大動脈”,加快形成“Y”字形中西部陸海大通道、覆蓋全球五大洲的“空中走廊”、江海貨運大通道。
湖南則明確,完善城鄉物流網絡。以長沙、岳陽、衡陽、郴州、懷化等國家物流樞紐或承載城市為依托,加快融入國家物流樞紐聯盟。依托港口、鐵路貨場、公路樞紐及干線機場,健全和完善物流設施網、冷鏈物流網、城鄉配送網、信息平臺網等四張網絡。
壯大流通主體
同仁堂開發養生咖啡,王致和、全聚德打造卡通版品牌形象,稻香村推出特色食品“五毒餅”……當下,擁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老字號融入國潮消費大潮,釋放生氣蓬勃的發展信號,圈粉不少消費者。
還有一些傳統商貿流通主體在加快轉型。以京津冀地區為例,北京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表示,截至目前,北京累計疏解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30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促進了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北京市疏解提升市場和物流中心累計975個。
其中河北廊坊固安縣重點招商引進的永定城項目一期京津冀固安國際商貿城,就創新提出了數字新商貿發展模式,以打造數字化供應鏈產業互聯網平臺為抓手,為推動傳統商貿物流轉型升級提供了解決方案和發展方向。
不僅如此,一些新崛起的商貿流通主體也在不斷壯大,包括二次元、潮玩、餐飲、新茶飲等這些領域的消費成為年輕一代實現自我表達與個性化的標簽。
壯大流通主體在此次規劃中得到明確扶持——增強商貿流通引領生產、促進消費、配置資源的能力,促進形成大型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流通主體格局;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完善培育機制,推動流通企業創新發展,加強品牌管理,提高跨國經營能力;加強老字號保護發展,構建老字號保護、傳承、創新、發展長效機制等。
值得關注的是,在推動商品市場創新發展方面,規劃提出,建立重點市場聯系機制,優化升級商品市場,培育一批商品經營特色突出、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功能強大、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全國商品市場示范基地。此外,商務部等7部門還聯合開展商品市場優化升級專項行動。上海、鞍山、蘇州、鄭州、義烏等20地入圍首批商品市場優化升級專項行動試點。
“開展商品市場優化升級專項行動,就是要為商品市場創新發展賦予新內涵、注入新動能、激發新活力。”浙江義務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將制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在優化市場環境、提升服務能力、促進創新融合等方面開展探索,取得可復制、可考核成果后,總結創新發展經驗模式和典型做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創新流通方式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居民接觸式消費受到嚴重抑制,而各種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流通業態不斷豐富,尤其是線上消費逆勢增長。
今年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新型消費發展的政策,繼續鼓勵創新流通方式。國家發改委等28個部門聯合發布《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商務部辦公廳印發《智慧商店建設技術指南》。上述規劃也明確,促進流通智能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以流通方式創新推動消費和產業升級。支持實體商業升級,積極發展智慧商店,推動實體商業運用5G、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優化服務體驗,支持傳統銷售場所向消費、體驗、社交綜合場景轉變。
在多種政策利好以及新技術賦能下,我國商貿流通數字化進程將持續提速,即時性到家服務將迎來市場發展新機。
“我們要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包括智慧商店、無接觸配送、到家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同時,鼓勵流通企業打造一些新的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消費場景。”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
川財證券認為,隨著我國消費者對商品即時性送達需求持續上升,以及我國物流行業的不斷深化發展,為消費者提供優于傳統線下零售和線上電商的消費體驗的到家新模式實現較快發展。到家服務模式更加適宜即時消費屬性較強的細分品類,相關細分品類在到家服務模式下銷售額實現較快增長。
“從當前我國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來看,應當深刻理解‘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的規律,推動新產品、新模式、新場景等新供給不斷發展,找到創造新需求的方向和方法——只有引領生活方式變革,創造新需求,才能暢通大循環。”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說。(記者 彭婷婷)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