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正文

    公募基金經理個人發展背后:固收投資的“改頭換面”史

    在黨領導人民進行奮斗的新時代,誕生了許多新職業、新工種。這些新崗位上的新打工人,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借助生活品質的提升和消費升級的時代契機,改變了原來工種模式和工作流程。也正是這些新打工人的出現,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他們自身于時代中的獲得感也明顯提升。值此建黨百年之際,北京商報遴選了最有代表的“新打工人”,用他們的職業故事,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體現當代社會奮斗向上的積極面貌。

    追求風險控制的基礎上打理上億元資產,幫助持有人實現資產增值,已成為公募全行業2000多個“王靖”的共同目標。在公募基金誕生至今走過的23年里,作為財富“方舟”的“舵手”,基金經理是歷史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如今,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各類資管產品在監管層的悉心引導下日益規范,基金經理為了更好地管理財富也在努力拓寬能力范圍。放眼未來,聚沙成塔,每一位從業者的奮斗,都將為國內財富管理行業的逐步成熟添磚加瓦。

    北京商報

    基金會計到“掌管”百億

    在管產品每天的業績表現完全公開,使得這個崗位肩上的擔子更重,責任感也更強。

    王靖與公募基金的緣分始于2007年。彼時的基金行業正處在那輪空前絕后的大牛市里,由于當時股市產生了強烈的賺錢效率,基金迅速成為尋常百姓投資理財的新貴,曾在三天內創下基金開戶數27萬,達到同期A股開戶數三倍,證券、銀行等代銷機構的銷售窗口前大排長龍的盛景。

    那時的王靖學成歸國不久,在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擔任了一段時間財務審計的他轉投基金行業懷抱:2007年他開始在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開始從事基金會計的工作。回憶當時的工作,王靖坦言,雖然當時做的是基金會計,但畢竟是在基金公司工作,多少與投研工作有一些相關,而且所在的基金公司氛圍比較好,相對開放,也為其在日后走上基金投研這條道路打下了基礎。

    在后臺部門歷練數年后,王靖明確了加入公募基金的意愿,也鎖定了自己未來的主攻方向——固收。最終,2014年5月,王靖開始正式成為公募基金“舵手”中的一員。正值國內居民理財意識萌發并“茁壯成長”,隨著大量資金由房地產市場轉向股票基金理財產品等,投資者對財富管理的需求也越發旺盛,包含公募基金管理人在內的專業資管機構的管理規模也持續增長。對比來看,以最一次“牛市”所在年份的規模情況為基準,即2015年末,公募基金總管理規模約為8.4萬億元。而據最新一期規模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這一規模已突破22萬億元大關,漲幅約為168%。

    時至今日,王靖已從事公募投資整整七年,其職位也從最初的固收基金經理逐步成長為方正富邦基金旗下的固收投資部聯席總經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王靖的在管規模達238.54億元。回顧這七年,王靖認為,雖然做基金經理之前,已經在券商有過較長時間管理賬戶的經驗,但對于公募基金經理而言,在管產品每天的業績表現完全公開,使得這個崗位肩上的擔子更重,責任感也更強。

    固收投資的“改頭換面”史

    固收投資趨勢的大變革,也反映了資管行業向財富管理時代轉型的必由之路。

    王靖開始任職基金經理之時,正是固收投資迅速發展的“黃金時代”:2013年,市場先后經歷了“錢荒潮”“非標潮”,推動貨基金規模大增。而此后的一年時間,即2014年,隨著市場流動持續放寬,資金利率下降,債券型基金大舉“走牛”:2014年全年債券型基金整體的均凈值增長率高達20.64%。包括貨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在內的公募固收投資規模,才剛可以與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等權益類產品規模“分庭抗禮”。對比來看,七年后的當下,在固收類基金規模遙遙領先權益類基金的同時,其業績表現卻難以匹敵往昔。

    在王靖看來,固收投資收益的前后差距,與年來市場大環境變化,以及監管層的指導思想不無關系。“當下市場整體的經濟環境與2014年、2015年的情況大不相同,在這一背景下,監管也是在變化的。而且,隨著幾年信用債風險事件頻現,也使得行業在信用債風險把控方面愈發精細。”

    “市場持續變化,基金經理同樣需要不斷學。我們公司的部分固收基金經理也在主動了解關于‘固收+’基金方面的知識,而非僅局限于此前的可轉債標的。包括學一些權益投資的方法,以及在產品的大類資產配置方面是否要把權益資產納入考慮范疇等,我們也在持續研究,希望能給持有人帶來更好的投資體驗。”王靖如是說道。

    固收投資趨勢的大變革,也反映了資管行業向財富管理時代轉型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投資者想實現財富的穩步增值,也就越發需要專業的管理人打理資金。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資金的涌入,“剛兌”意識的打破也成為了必然。由此,2018年金融行業資管新規的頒布,以及后續各項匹配政策的相繼出臺,明確了年來監管加大風險防控的主攻方向,讓已有的風險得以釋放,也令整個行業的生態得以重塑。

    市場行情雖在震蕩中前行,但投資理念的變化亦在不斷成熟。在堅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將金融業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背景下,無論是固收投資還是權益投資,如今都在健康發展的道路上前行。在這一過程中,投資者的心態和理念也在日益成熟,從一窩蜂地扎堆權益類基金產品,到合理配置理財、貨基、債基、權益類基金股票等不同風險類型產品資金倉位,投資者正在不斷明確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債基等產品也成了投資者風險匹配偏好中壓艙石般的存在。

    未來可期

    在他們眼中,對待投資者的錢也如同對待自己的錢一樣,是不可或缺的幸福基礎,也是眾人拾柴的星星之火。

    回望過去,從2002年國內首只公募債券型基金誕生到如今,公募固收投資迅速發展的時間仍相對較短。在王靖看來,債券市場在中國仍是一個相對新興的領域,從監管到投資機構,再到各個參與方,都在共同成長。

    尤其從兩年看,央行在對于流動的把控上更加精準,市場上不會出現這種大起大落或者忽松忽緊的狀況,央行現在更多的是給一個預期,同時告訴市場,我要做什么,重點是什么。而這種精細化管理也確實達到了效果,當前市場環境下,資金面的穩定比2013年、2014年,甚至2016年有了明顯的優化完善。就在這一現狀下,王靖的策略也更加偏向觀察央行的動作。他認為,央行的動作更代表當前監管層的態度。因此,具體的投資規劃不容易被月度甚至季度的市場數據所左右。

    放眼未來,從基金經理發展角度看,王靖認為,不同固收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都差不多,對他們而言,1月1日和12月31日沒什么不同,每天都是一樣的,就是在重復做同樣的事情。當然,具體觀察市場的內容也有所不同,最重要的還是在一定時間區間內,盡量預判債券市場的表現,給持有人帶來更加穩定的收益。

    “我們所投資的債券有可能三、五年到期,也有可能30年、50年到期,跟我們的職業生涯都差不多,我們一直做下去就好了”,王靖笑著說道。

    如今,超過2000位“王靖”正在為國內公募基金行業,甚至整個財富管理行業辛勤耕耘著。在他們眼中,對待投資者的錢也如同對待自己的錢一樣,是不可或缺的幸福基礎,也是眾人拾柴的星星之火,因此格外珍視。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王靖”加入到隊伍當中,國內金融行業的發展也必將愈發成熟。(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