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正文

    大宗商品漲價潮涌 “穩字當頭”應對通脹

    通脹成為當下的熱門話題。6月10日,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2021年陸家嘴論壇演講時表示,鑒于期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快,全球通脹水短期內上升已成事實。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表示,通貨膨脹如期而至,而且比所預料的幅度要高出一截。

    至于本次通脹是否會長期持續,各方對此依然有著巨大分歧,但現在來看,穩定的政策應對依然是我國現階段的選擇。

    大宗商品上漲激發通脹

    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的數據上看,國內的PPI持續上行,同比上漲9.0%,漲幅有所擴大,創下2008年10月以來新高。在這背后,是國際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并疊加了國內需求的穩定恢復,從而推動我國工業品價格上漲。

    數據顯示,5月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同比上漲99.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38.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30.4%。

    對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原因,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分析稱:“主因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陷入了封閉和經濟停擺的狀態,各國央行投放了大量的貨,造成貨的放水泛濫,從而導致大宗商品價格的上行。”

    為了打破疫情造成的經濟僵局,各國都加足馬力進行財政貨刺激,需求快速擴張。但供給生產的恢復速度相對較慢,短期供給缺口就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添了一把火。

    對此,李大霄認為,PPI的上行也許在本月會變成高位,隨著未來供應跟上,價格上行有所壓制,增速也會放緩。中信證券研報也指出,預計當前PPI同比或已位于年內高點,后續PPI環比持續快速攀升的空間相對較小。

    雖然各方對于通貨膨脹的到來達成共識,但對于持續的時間則尚無定論。部分專家認為,隨著供需逐漸穩定,通脹情況將得到好轉;但也有專家分析,貨政策帶來的影響大于供需不衡,通脹將會持續,但具體的持續時間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和研究。

    “穩字當頭”應對通脹

    關于通脹帶來的影響以及應對措施,在貨政策方面,易綱表示,考慮到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潛在的產出水,物價走勢整體可控,貨政策要與新發展階段相適應,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實施正常的貨政策。

    在商品生產上,郭樹清則認為:“如果說最發達國家大量印發的貨形成了拉動全球通脹的動力源,那么,中國數億勞動者生產的商品就是穩定全球通脹的千鈞錨。”

    為控制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行,多部門聯合約談了鐵礦石、鋼材、銅、鋁等行業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重點企業,明確將密切跟蹤監測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堅決依法嚴厲查處達成實施壟斷協議、散播虛假信息、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等違法行為。

    隨著一系列貨和市場舉措的穩定推進,在5月上旬創下歷史新高的多種大宗商品價格也紛紛回調。國家統計局監測的全國流通領域50種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顯示,5月下旬與5月中旬相比30種產品價格下降,其中,螺紋鋼、線材、動力煤等價格跌幅超過10%,銅、鋁等原材料價格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國的需求比較穩定,在貨政策保持穩健的基調下,流動總體在這一輪的應對疫情過程中間并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釋放,完全不同歐洲和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在中國沒有通脹的基礎,中國物價的運行總體還是會比較穩的。”

    那么本輪大宗商品上漲對CPI的影響究竟如何?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CPI維持溫和上行態勢,同比增長1.3%,豬價的下行與油價的上行進行了抵消,同時,這也意味著居民消費需求復蘇的趨勢正在進一步延續。而對于今年全年的CPI情況,易綱則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判斷今年的CPI走勢前低后高,全年的均漲幅在2%以下。

    國家發展改革委也在6月9日召開視頻會議,全面部署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將側重從機制上構建民生商品價格調控的“四梁八柱”,以供應穩保障價格穩、以價格穩促進供應穩,防止價格大起大落影響基本民生。(記者陶鳳阮航達)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