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個月有關曹操出行的融資消息一個接一個。9月27日,有消息稱,曹操出行正與投資商磋商新一輪融資。就此曹操出行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曹操出行在為下一輪融資做充分的準備。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吉利旗下的網約車平臺在9月初剛剛拿到38億元融資,不久前因地圖問題被責令停止發布廣告并罰款20萬元。各種反差在這家網約車挑戰者身上集中體現。
整個網約車賽道也不安靜,上汽孵化的享道出行正在進行B輪融資,T3出行被曝即將完成超50億元融資。真真假假的消息透露出一個信息,二線網約車平臺想逆襲,并已經在準備彈藥。但一個現實是,短期內想要改變目前格局難度不小,如何在合規的基礎上做到低成本運營也是個難題。
二線平臺生猛 融資消息接二連三
滴滴接受審查后,二線網約車平臺趁機擴張在意料之中,但沒想到各家的明爭暗斗如此激烈。
9月27日,坊間傳出曹操出行正洽談新一輪融資的消息,曹操出行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并不避諱,“我們目前剛剛完成B輪38億元融資,也在為下一輪的融資做充分準備”。
要知道這距離曹操出行官宣B輪融資不到一個月。按照曹操出行的官方說法,“B輪融資是今年以來網約車行業獲得的首筆國內股權投資,也是自2020年以來網約車出行企業獲得的國內最大額度單筆融資”。
根據曹操出行提供的數據,目前該平臺在62個城市運營,類似注冊司機超300萬,累計注冊用戶超6000萬。
不過,外界更感興趣的是訂單量和市場份額。公開數據顯示,曹操出行目前每日訂單量在中國網約車市場排名第二,覆蓋62座城市,市場份額為15%-30%。曹操出行CEO龔昕曾對外表示,該公司9月的出行訂單較3月和4月的平均值翻了一番。針對上述數據曹操出行相關人士未予確認,但有內部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對曹操出行的長期要求是訂單增加10倍。
橫向來看,曹操出行的月訂單量增長確實較明顯。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2021年6-7月,曹操出行訂單分別環比增長4.8%、32.2%,超過滴滴、美團打車、T3出行。8月曹操出行訂單量環比下降3.4%,但表現優于美團打車和滴滴。
從側面看,10倍增長卻反映出曹操出行和頭部平臺的差距。根據《晚點LatePost》了解到的數據,滴滴8月日訂單量在2000萬左右,高德打車約500萬。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滴滴之下,高德打車的各項數據在二線出行平臺居首。由于曹操出行相關人士未對外透露日訂單和月訂單數據,目前無法準確對比各家數據,但據可靠信息稱,“曹操出行日需求有數百萬單”。
合規擴張和低成本運營平衡是難點
曹操出行動作頻頻,其他二線網約車平臺也沒閑著。上周《晚點LatePost》曝光了T3出行融資最新消息,即將完成超50億元融資,其中股權融資超50億元,由中信集團領投,老股東跟投;另獲超20億元授信額度。T3出行相關人士并未否認,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以公告為準。”8月初,享道出行首個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享道1號”成功發行,融資規模為5億元,獲得中國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在內的多家知名機構超額認購,優先級認購倍數達3.05倍。
這段時間似乎重現了滴滴和快的合并前的融資競賽。“從我個人來看,投資者看好出行平臺,是看中其背后的生態與產業互聯網經濟。網約車未來將成為整個交通出行的重要一環,前端鏈接用戶,網約車是流量入口,后端是出行生態,這樣閉環的出行生態蘊藏巨大的產業互聯網經濟”,易觀汽車出行行業高級分析師何奇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談及二線網約車平臺逆襲的難點,第三方人士不約而同地提到運營。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雖然滴滴的審查還沒結束,用戶不能增長,又有用戶換手機后的損失,但滴滴不管在技術上還是運營上都有相當穩固的護城河,叫車精準度上的技術經過多年大數據磨合,本地運營踩過很多坑,積累了不少經驗”。
何奇的看法是,“二線網約車平臺受限于車隊規模和流量,短期內撼動不了滴滴的市場,不過它們在合規上有優勢。二線平臺的難點是在合規擴大規模的同時,降低運營成本,兩者之間需要找到平衡點,顯然現在平臺都不具備盈利的能力,其本質還是商業模式不成熟”。(記者 魏蔚)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