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商業 > 正文

    樹立品牌和口碑 蘇州首推一次性兌付蟹券(卡)無理由退貨

    9月22日,陽澄湖大閘蟹在蘇州工業園區開捕“第一簍”。為響應疫情防控要求,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協會首次采用線上云開捕的形式,與全國觀眾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

    湖面中央圍網內的小船上,蟹農老周不疾不徐地拉動著網繩。長長的蟹籠緩緩出水,一只只大閘蟹舞鉗弄爪。老周挑出兩只個頭大的螃蟹,高高舉起,向眾人展示,“母蟹估計四兩,公蟹應該將近半斤!”

    “今年螃蟹的規格普遍較大,從我們開捕情況來看,五六兩的公蟹和三四兩的母蟹都比較多見,甚至已經發現了七兩多的公蟹和四兩多的母蟹。”85后蟹農顧敏說。現在普遍養殖的是大母本的蟹苗,加上科學的養殖技術、給力的環境和天氣,這樣的大螃蟹已經比較普遍,蟹的品質也非常穩定,“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特點突出。

    蘇州市農業農村局三級調研員陸志榮介紹,據預測,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產量約10940噸,其中圍網養殖區面積1.6萬畝,產量約1575噸;沿湖周邊高標準池塘養殖面積7.26萬畝,產量約9365噸,國慶節前后可批量上市。

    當天,2021年版的大閘蟹防偽專用標識首次亮相,分兩種顏色,玫紅色標識用于陽澄湖圍網養殖區域,藍色標識用于池塘高標準養殖區域。“大閘蟹防偽專用標識就是俗稱的蟹扣。為了防偽,蟹扣樣式一年一換,只有到正式開捕當天,當年的鎖扣樣式才會公開。”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協會新聞發言人姚水生說。養殖戶可以憑借養殖證,向大閘蟹協會申請蟹扣,協會按照一畝水面600個蟹扣的比例來配發。

    新版鎖扣上印有醒目的“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圖案和查詢號碼。記者隨機掃碼了一個玫紅色蟹扣,“2021年版陽澄湖大閘蟹溯源信息”的頁面跳轉出來,產地、養殖基地、苗種、餌料、捕撈等溯源信息一目了然。

    和往年一樣,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前,蟹卡蟹券就已經賣火了。蟹農徐皓透露,他所在的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友信蟹業合作社,有湖區圍網養殖區近千畝,截至開捕當天,已預售出近8000張蟹券,價格從300元至3000元不等。

    有多少“紙螃蟹”最終沒有兌換成真螃蟹,多年來答案成謎。日前,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舉行一次性兌付蟹券(卡)無理由退貨承諾簽約儀式,協會所屬的200多家會員單位向社會公開承諾,即日起,消費者購買到印有“30天退卡”字樣的一次性兌付蟹券(卡),可在售出之日起30日內且未激活提貨的情況下,享受商家推出的無理由退貨服務。

    針對一次性兌付蟹券(卡)推出無理由退貨服務,在業內尚屬首例。蘇州市相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消保科科長嚴惠鋒說,做這樣的探索,是為了營造新型消費環境,助力大閘蟹產業更高質量發展。同時,為了避免出現像回收煙、酒那樣的灰色產業鏈,退換蟹卡需要出具購買憑證。

    “當時我們召集協會的會長單位、副會長單位開了個動員會,沒想到大家都特別積極。短短一兩個月,就有206戶單位先后加入,所有單位都簽訂了承諾書。”嚴惠鋒說,協會將繼續向所有愿意加入的單位敞開大門,但為了保證公信力,也會對參與的單位實行動態管理。若有單位作出承諾卻不履行,將會被除名。

    “目前還沒有遇到退換蟹卡的情況,但既然已經作出承諾,就做好了承擔風險的準備。”徐皓坦言,對蟹農來說,開捕就意味著一年中最忙的時候開始了。退換蟹卡涉及寄件收件確認、系統更改、貨款打回、發票調整重開等環節,這個階段原本人手就捉襟見肘,再額外處理這些瑣事,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負擔。之所以愿意加入到“30天退卡”的承諾隊伍,是為了樹立自己的品牌和口碑。

    “對我們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蘇州市民王薇說,她喜歡吃蟹,只要品質好,她并不在意蟹的產地。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有這樣想法的并不鮮見。這幾年,隨著養殖技術的進步、品牌意識的覺醒,其他湖區的“蟹兄弟”們名氣漸漲,陽澄湖大閘蟹的絕對霸主地位正在遭遇挑戰。面對競爭,提升服務無疑是最優解。

    除了行業協會的引導,不少螃蟹養殖戶也在提升服務上“自加壓力”。顧敏所在的陽澄湖清水村蟹韻蟹業專業合作社有湖區圍網養殖面積600多畝。“我們在養殖基地的水底鋪設防水的監控設備,消費者只要掃一掃我們的二維碼,就能實時看到大閘蟹生產的視頻,每天固定時間段,還能看到我們捕蟹的場景。”

    “這種溯源方式,真實有趣,既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又在無形中收獲了人氣。”顧敏說。目前,養殖基地的監控覆蓋區域達40%左右,后續還將繼續增加,保證從湖里到餐桌的每一只蟹都“知根知底”。(記者 孟旭 通訊員 王俊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